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新观察 > 小禾观点 > 正文

中医农业引领农产品流通体系战略性变革

锄禾网|来源: | 2025-09-24 | 次阅读

图片

【济南讯 2025年9月11日】 发轫于古老东方哲学、融合现代生态科技的中医农业,正以其深厚的战略内涵与显著的实践成效,在中国广袤的田野上掀起一场深刻的农产品流通革命。这不仅是一次生产方式的创新,更是一次对农业本质与价值的重新发现与提升,标志着农产品市场格局正从“量”的扩张向“质”的飞跃与“链”的优化进行历史性转变。


图片

世界中联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秘书长在大会报告中指出:中医农业秉承“天人合一、万物共生”的古老生态智慧,将传统中草药种植、生物多样性调控等理念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,其核心在于构建健康、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生态系统。这一理念催生的农产品,天然具备“绿色、有机、功能化”的特质,为破解传统农产品同质化竞争、流通损耗大、价值实现难等困境提供了战略性解决方案。

图片

“优质优价”重塑价值流通,市场溢价显著。 据行业平台锄禾网监测数据,2024年,应用中医农业技术生产的农产品在流通环节普遍实现30%至50%的溢价。这一定位精准的“优质优价”策略,不仅显著提升了农民收益,更吸引了高端商超、有机食品专卖店等优质渠道的深度合作,相关产品复购率持续超过60%,证明了市场对健康、高品质农产品的强劲需求与高度认可。

图片

流通模式趋向短链化、定制化,效率与体验双提升。

 

中医农业强调源头管控与全程追溯,自然推动了流通模式的创新。一方面,“订单农业”、“直供直销”模式广泛兴起,有效减少了传统多级批发的中间环节,降低了流通成本与损耗。例如,广州的中医药套种果蔬基地通过对接广深城市高端社区团购,实现从“田间”到“家庭”的直供,物流损耗率从行业常见的20%大幅降至5%以下。另一方面,借助电商平台,中医农业产品突破了地域限制,实现了全国性流通。临沂产的功能性杂粮通过电商供应链,成功覆盖北京、上海等地上千个社区,展现了其强大的市场渗透力。图片

“临沂模式”树立智慧流通新标杆,融合创新构建全产业链生态。 以锄禾网在临沂的实践为代表的“现代化智慧农贸物流建设模式”,已成为中医农业流通体系创新的生动注脚。该模式成功整合了“农村电商、订单生产、生产托管”等农业社会化服务,以及“智慧农机、无人机植保”等现代化生产要素,并通过“锄禾公社”、“蛙蛙农场/生态家”等品牌矩阵,连接“授权标准化农场”与“社区门店及垂直电商”,构建了高效、透明的农产品供应链。尤为关键的是,“地动力体系”依托土壤肥力检测、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技术,确保了源头生产的生态与品质,而区块链溯源技术的引入,则实现了从土壤到餐桌的全程品质可控,极大增强了消费者信任。

世界中联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刘若帆指出:“中医农业是中华农耕文明在现代条件下的创新性传承与发展。它通过赋予农产品‘绿色有机’与‘健康功能’的双重属性,不仅强化了品牌效应,更驱动流通渠道向更高效、更透明、更贴近消费者的方向转型。目前全国已建成137个中医农业直供基地,未来,随着技术与模式的深度融合,中医农业有望引领构建一个更可持续、更具韧性的现代农业流通体系,这对其和保障粮食安全、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。”

图片

中医农业农产品正以“优质优价”打破传统流通困局。据锄禾网数据,2024年中医农业产品流通溢价达30%-50%,高端商超渠道复购率超60%。广州基地的中草药套种果蔬通过社区团购直供家庭,物流损耗率从20%降至5%;临沂功能性杂粮通过电商覆盖京沪千个社区,订单农业模式减少中间环节20%。

图片

世界中联分会常务副会长刘若帆表示,中医农业通过“绿色有机”标签强化品牌效应,推动流通渠道向定制化、短链化转型。目前,全国已建成137个中医农业直供基地,未来将结合区块链溯源技术,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品质可控。

结语: 从依托千年智慧滋养土壤,到运用区块链技术追溯全程,中医农业正以其独特的包容性与创新性,书写着传统与现代、生产与流通、价值与价格和谐统一的新篇章。这场由内而外的农业体系变革,预示着中国农产品市场正在步入一个以品质为导向、以效率为支撑、以价值共享为目标的崭新时代。



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、编辑整理上传,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,不为其版权负责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